♦产品介绍
暗箱式大肠埃希氏菌分析仪ZF-9型,具有很高的紫外强度,且强度均匀稳定,不闪烁,不含杂光,经久耐用等特点。广泛适用于生物、水、食品工业观察大肠埃希氏菌等部门和领域,如水中大肠埃希氏菌在含MUG 的培养基中培养后,即会产生荧光反应也可用于实验室蛋白质及化合物的检测。
♦产品特点
1、大肠埃希氏菌定义大肠埃希氏菌是指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分解ONPG使培养液呈黄色,能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分解MUG(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使培养液在波长366nm紫外光下产生荧光的**。
2、检测重要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将大肠埃希氏菌列入检测项目中。并在解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阐述:“埃希氏大肠杆菌是粪源特异性检测准确和专一的粪便污染指示”。
♦技术参数
型号 |
ZF-9 |
紫外线波长 |
366nm |
紫外灯管 |
8W×4根 |
可见光 |
4W ×1根 |
紫外滤色玻璃尺寸 |
200× 80mm |
外形尺寸 |
320mm×220mm×310mm |
电源 |
AC220V ±10%50Hz |
使用方法
测定荧光观察使用方法:插上电源,将经过24小时培养后的EC-MUG管在灯下照射,如有蓝色荧光产生则为大肠埃希氏菌阳性管。
每次观察时,用一个没开封的EC-MUG管和被测的EC-MUG管在紫外光灯同时观察,如果被测的EC-MUG管产生荧光,在紫外光灯下与没开封的EC-MUG管比较,有明显的区别。每次测试完后将电源拔掉。
具体操作方法(供参考):
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直接或处理后接种至适量(不少于100ml)的胆盐乳糖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取上述培养物0.2ml,接种至含5mlMUG培养基的试管内,培养,于5小时、24小时在366nm紫外线下观察,同时用未接种的MUG培养基作本底对照.若管内培养物呈现荧光,为MUG阳性,不呈现荧光,为MUG阴性.观察后,沿培养管的管壁加入数滴靛基质试液,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呈试剂本色,为靛基持阴性.本底对照应为MUG阴性和靛基质阴性.
如MUG阳性,靛基质阳性,判供试品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阴性,靛基质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如MUG阳性,靛基质阴性,或MUG阴性,靛基质阳性,则应取胆盐乳糖培养基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兰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18--24小时.
若平板上无菌落生长,或生长的菌落与表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不符,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表所列的菌落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应进行分离,纯化,染色镜检和适宜的生化试验,确认是否为大肠埃希菌.
大肠菌形态特征
曙红亚甲兰:呈紫黑色、浅紫色、蓝紫色或粉红色,菌落中心呈深紫色或无明显暗色中心,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